【凝神谋发展 实干兴陇原丨“三抓三促”行动进行时】“治沙愚公”黄朝珺:与黄沙相持 相守 相争
2023-08-08 16:38:22    腾讯网

民勤县在地理梯度上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最前沿,被视为西北部风沙线上的一座“桥头堡”。长期以来,民勤人民战天斗地,一代接一代与风沙抗争着。作为防沙治沙的主力军,民勤“林业人”长年奋战在风沙一线,为保护生态、守卫家园默默奉献,民勤县湖区林业工作区站站长黄朝珺就是其中一员。

黄朝珺和同事查看苗木墒情  王菊虹 摄


(资料图)

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,黄朝珺一直奋斗在风沙最前沿。在民勤县408公里风沙线上奋战的26个春秋里,黄朝珺几乎涉足了青土湖、龙王庙、老虎口等所有重点风沙口的每一处沙丘,经他指导实施完成的工程压沙面积达10多万亩,国营工程造林8万多亩,建成的高标准防沙治沙示范区2.5万多亩,栽植梭梭等沙生灌木3000多万株。

“参加工作26年来,我始终与黄沙相持、相守、相争,见证并参与了青土湖、龙王庙、老虎口等重点风沙口的治理过程,切身感受到了‘勤朴坚韧、众志成城、筑牢屏障、永保绿洲’的民勤防沙治沙精神。” 黄朝珺说。

因需要现场指导作业,黄朝珺和同事们经常吃住在沙窝,到底吃进了多少黄沙,挥洒了多少汗水,没有人能够知道,但每当看见茁壮生长的绿化苗木和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,他总是笑着说“值了”。

“目前,林草综合治理项目、三北六期工程人工造林项目工程建设符合预期目标,苗木生长旺盛,有效固定了流动沙丘,改善土地沙化现状,提高了生态服务能力。”黄朝珺在查看梭梭苗木长势情况时说。

因地制宜 科学防沙治沙

从“沙进人退”到“绿进沙退”,黄朝珺和同事们一起研究草网格状双眉式沙障、稻草集束直立式沙障、尼龙网沙障等多种治沙技术。并先后在国家级、省级学术刊物发表《抗旱造林技术在民勤干旱沙区造林中的应用研究》等论文3篇,同时还积极投身于科技项目的实施和研究工作,参加完成的《一种阶梯式防风固沙网系统》《一种防沙网笼结构》等项目,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。

“在长期的林业工作实践中,我不断思考和探索防沙治沙新模式,固沙造林沙丘全封、沙地行列式固沙压沙、灌草结合生物治沙等模式已应用到防沙治沙工程中。”黄朝珺介绍说。

郁郁葱葱的梭梭苗 

一年又一年,黄朝珺犹如沙漠里一棵“梭梭苗”,用青春和汗水见证了荒凉大漠向绿水青山的转变。用脚步丈量浩瀚沙海,用辛劳守护一草一木。

“作为林草系统的党员干部,我将拿出勇担使命的初心、不畏艰辛的决心、久久为功的耐心,以林草人特有的硬脊梁、铁肩膀,积极投身全县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‘三北’重点生态工程建设,做新时代治沙人精神的‘擎旗者’‘践行者’和‘传承者’,不断书写荒漠化防治‘民勤答卷’。”黄朝珺表示。

如今的民勤,青土湖碧波荡漾、水鸟啾啾,老虎口梭梭成林、郁郁葱葱,黄案滩芦苇摇曳、流水汩汩……(记者:王菊虹)

编辑:汤建华

责任编辑:陈达程

关键词:

下一篇: 丰田锋兰达智能电混双擎店头上市,售价14.98
上一篇: 最后一页